袁了凡行年考
童年时期
公元年份
甲子纪年
皇帝纪年
年龄
主要事件
考 辨
1535年
乙未
嘉靖十四年
1岁
1、出生
袁了凡生年,未见史籍记载。此纪年根据是陈晓旭居士拍摄、达式常先生主演的大陆版《了凡四训》片头字幕。陈晓旭居士为拍摄《了凡四训》做了大量工作,想必此纪年必有其所本。因为这个纪年对于研究袁了凡的一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故信之而存疑。
童年
2、丧父
中国古时将未成年人分为儿、童两个时期。 《三国志卷十五魏书十五刘司马梁张温贾传》:“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 《新唐书卷第四十九志第三十四选举志上》:“凡生,限年十四以上,十九以下;律学十八以上,二十五以下。”又:“凡童子科,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卷诵文十,通者予官;通七,予出身。” 《宋史·志第一百九·选举二》“ 凡童子十五岁以下,能通经作诗赋,州升诸朝,而天子亲试之。其命官、免举无常格。”著名诗人晏殊就是童子科的进士。 可见,“童子”的概念,大约是从可以入学的年龄到15岁。
3、母命弃举业学医。
根据袁了凡先生《了凡四训》文中“余童年丧父,母命弃举业学医”的话推断,袁了凡丧父之岁,正在求学中,已经能在近期内担负起家庭重担。应在10岁以后,15岁之前。 沈氏毅然让儿子放弃举业,改习治病救人的医术,说明了她不贪图富贵只求踏踏实实做一些有益于人的思想观念.这个观念,对于袁了凡以后的思想发展,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命运改造时期
1、招赘殳家
袁了凡的妻子殳氏,浙江嘉善县人。袁了凡系江苏吴江县人,可是他参加各种考试的县籍,以及解职回家后的居住地,都是浙江嘉善县。招赘之说,确凿无疑。惟何年招赘,无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应该在学医时期,遇见孔先生之前。因为,遇见孔先生之后仅一年,袁了凡就在嘉善县参加了童生考试并获得了好成绩。这一年埋头学习的艰难里,是没有时间招赘、结婚、搬家的。何况,还有一个“学籍”问题。
1561年
辛酉
嘉靖四十年
26岁
2、在慈云寺遇见孔先生。
这是袁了凡先生之所以能发愤弃恶从善改造命运一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慈云寺在什么地方?是在江苏吴江县,还是在浙江嘉善县?吴江县和嘉善县虽然分属两省管辖,却是近邻。袁了凡先生的家就在吴江县与嘉善县交界的地方。那么同样,慈云寺,在没有找到具体位置以前,可以初步推断,当在吴江县和嘉善县交界的山中。
3、复习举业
遇见孔先生以后,激发起袁了凡重习举业的愿望。在表兄沈称的帮助下,去沈友夫家的私塾拜郁海谷先生为师。沈友夫和沈称同族同宗,应当是同村。也就是说,袁了凡入私塾学习,是在其舅父村中。
1562年
壬戌
嘉靖四十一年
27岁
4、参加考试
参加考试,获得县考童生第14名、府考第71名、提学考第9名的好成绩。皆不出孔先生的推算。
明代制度:童生考试三年内举行两次:“丑”、“未”、“辰”、“戌”为岁考,“寅”、“申”、“己”、“亥”为科考。据推算,1562年(壬戌)为岁考,1563年(癸亥)为科考。岁考和科考,名称不同,其实实际内容都是一样的。此处推断袁了凡为参加岁考。
所谓童生,是对还没有取得生员(即秀才)资格的读书人的一种称呼,与年龄段划分的“童”概念不是一回事。只要是还没有取得生员资格,即使你70岁80岁,也还是“童生”。
1565年
乙丑
嘉靖四十四年
30岁
5、第一次补贡
领取廪米71石时候,浙江省提学屠宗师批准了袁了凡补贡。
袁了凡1562年27岁考中秀才,开始领取廪米,到1567年32岁时候完成补贡,共5年时间,计领取廪米91石5斗。据此推断,明朝政府每年补贴秀才廪米大约是20石。
6、补贡被驳掉
屠宗师调离浙江学台,被署理学台的杨宗师驳掉了袁了凡补贡的决定。
本次补贡大约是领取廪米三年半时间。这个时间,是根据廪米数量判定的。
1567年
丁卯年
隆庆元年
32岁
7、补贡成功
复经浙江省提学殷秋溟宗师批准补贡。计食廪米91石5斗。
1568年
戊辰年
隆庆二年
33岁
8、入北京国子监
因为被孔先生算定命运,深深感到命运不可抗拒,在国子监学习期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可见对命运的灰心、绝望,已经在严重地折磨他的人生。
1569年
己巳年
隆庆三年
34岁
9、回南京国子监
明代南京北京皆为首都,连中央政府都是一套名字两套人马,南京几大部皆有。故南京也设国子监,称为南雍——即南京的辟雍。
10、访云谷会师
袁了凡在未入南京国子监前,先去栖霞山拜访云谷会师,可见他对人生命运的困惑和寻求认识人生认识命运的紧迫程度。
11、发愿改过
1、改原号学海为了凡,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之意。 2、认真检查自己以前的错误缺点:①、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②、不耐烦剧,不能容人;③、时或以才智盖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④好洁;⑤善怒;⑥多言耗气;⑦喜欢饮酒;⑧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⑨其余过恶尚多,不能悉数。 3、发心改过,做三千件善事,求登科。
1570年
庚午
隆庆四年
35岁
12、中举
礼部考科举。孔先生算应该考第三名,却考了第一名。孔先生没算可以会考中举人,秋天乡试竟然考中了举人。更加相信了云谷禅师所说的:命运是可以改造的。
1571年
辛未
隆庆五年
36岁
13、考进士
此次是和嘉山县十几个考生一起进京参加考试。一起进京考试的还有丁敬宇和费锦波。丁敬宇年龄最小,却在个人气质上表现出了优秀于其它人的很多特点,尤其是他的谦虚精神。袁了凡和费锦波交谈时候,感叹:“惟谦受福。兄看十人中,有恂恂款款,不敢先人,如敬宇者乎?有恭敬顺承,小心谦畏,如敬宇者乎?有受侮不答,闻谤不辩,如敬宇者乎?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犹将佑之,岂有不发者?”丁敬宇果然在这次考试中登科。
1577年
丁丑年
万历五年
42岁
14、再考进士
和冯开之住在一起。
冯开之,名梦祯,浙江秀水人。神宗万历年间考中第一,又点翰林,官做到翰林院编修。本年为大考之年,袁了凡与冯开之在北京住在一起,当是为参加大考。
和冯开之住在一起的时候,冯开之的谦虚与温和对他的震动很大。冯开之的朋友李霁岩,非常诚实,常常当面严厉指责冯开之的错误,冯开之总是虚心接受,没有一句反驳。
1579年
己卯
万历七年
44岁
15、做完三千善事
做完三千善事。前后共计十余年。改造自我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工作。袁了凡在检讨自己改造过程中的问题时说:“然行义未纯,检身多误;或见善而行之不勇,或救人而心常自疑;或身勉为善,而口有过言;或醒时操持,而醉后放逸;以过折功,日常虚度。自己巳岁发愿,直至己卯岁,历十余年,而三千善行始完。
16、入关内
根据《了凡四训》记载,本年,袁了凡跟从李渐庵从关外回到关内。去关外干什么?估计与朝鲜有关。
1580年
庚辰
万历八年
45岁
17、南还
①、于东塔禅堂请性空、慧空诸上人作回向;②再许行三千善事,起求子愿。
1581年
辛巳
万历九年
46岁
18、生子
孔先生算定他命中无子。46岁得儿子。起名天启。
1583年
癸未
万历十一年
48岁
19、改过行善效果显著
①、八月,三千善事圆满。第一次完成三千善事用了十余年,这次三千善事仅仅用了两年多时间;②再请性空等上人在家做回向;③、九月十三日,起求中进士愿,许善事一万条。
1586年
丙戌
万历十四年
51岁
20、考中进士
袁了凡先生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到发心改造自我,弃恶从善,终于获得人生的成功,用了16年时间。可见,一个人的自我改造,是多么的艰难。重视儿童时期良好的素质教育、道德教育,是对社会、对每个人都很重要的工作。
为政时期
1586年—1592年
丙戌—壬辰
万历十四年-万历二十年
51岁—57岁
1、授宝坻县知县,共七年时间
主要功绩:1、积极兴办水利,将三汊河疏通,筑堤防以抵挡水患侵袭; 2、教导百姓沿着海岸种植柳树,有效阻挡海水泛滥; 3、督导百姓在堤防上建造沟渠; 4、鼓励百姓耕种,使荒废的土地渐渐地开垦; 5、免除百姓种种杂役以便民; 6、将宝坻百姓每亩二分三厘七毫的粮税,减为一分四厘六毫大大减轻了百姓负担。
1592年
壬辰
万历二十年
57岁
2、奉命赴京觐见
遇见了夏建所。夏建所是个赴考的读书人。袁了凡先生对他的印象是:“其人气虚意下,谦光逼人。”并说:“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建所温良若此,天启之矣。”后来夏建所果中式。此时的袁了凡先生,已经能很有把握地从人的行为中看出人的修养、感觉出每个人自己掌握的人的“命运”。
3、调任兵部
担任兵部职方司主管。
根据明代机构设置,袁了凡先生服务的部门应该是兵部职方清吏司,清代称作职方司。但任的职务应该主事。职方清吏司是兵部的第三司,掌管天下舆图,以周知险要。袁了凡先生的著作《历法新书》、《皇都水利》等,大约是这个时候的成果。
1991年,在镇20多年的辽东总兵官李成梁以欺罔罪被解任。1592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趁中国辽东无主将入侵朝鲜。朝鲜向明朝政府求救。中国发兵朝鲜,大败。朝廷乃任命兵部侍郎宋应昌为经略,以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为总兵官、李如柏、李如梅为副总兵官,袁了凡为军前赞画,发大兵援救朝鲜。
1593年
癸巳
万历二十一年
58岁
4、在朝鲜战场
中国援军收复平壤、开城。 李如松进攻王城。 袁了凡对“以头记功”表示不满。劝李如松命令部队不要伤及百姓。 李如松大怒,率兵独自东进。 袁了凡的军队孤立无援,被日军击败。 李如松的部队也因为不能有效地与其它部队相互照应,在碧蹄馆被日军打败。
兵部尚书石星派遣沉惟敬赴日本议和,主力撤回国内。
1595年—1596年
乙未—丙申
万历二十三年—万历二十四年
60—61岁
5、蒙冤
这个时间是根据这段时间里的事情进程推断的。 1、兵败回国; 2、调任“拾遗”; 3、李如松作为一个朝鲜战场负责人,对袁了凡提出“十大罪状”的弹劾。 4、袁了凡接受审判。
老年时期
1596年
丙申
万历二十四年
61岁
1、停职还乡
袁了凡在退职返乡,回到嘉善县之后,认真反省自己的人生历程,勤恳地为乡里人民做好事。
1598年
戊戌
万历二十六年
63岁
总兵官李如松阵亡。其弟副总兵官李如梅代理总兵官。
1599年
己亥
万历二十七年
64岁
总兵官李如梅拥兵畏敌,被弹劾罢职。
1604年
甲辰
万历三十二年
69岁
2、写作《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是一部传世名作。字数虽然不多,却对后人有着极为巨大的警示意义。袁了凡先生在《了凡四训》里,坦诚地回顾了自己一生改造命运的经验和教训,检讨自己的错误,指出改造错误的方法,实在是高风亮节的壮举。《了凡四训》问世以后,深受后人推崇。至今,印行传播足足有几千万册,对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改造社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609年
已酉
万历三十七年
74岁
3、去世
熹宗天启年间
4、平反朝鲜冤案
明朝廷对袁了凡先生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重新进行了调查和评价,为袁了凡先生平反了冤狱。熹宗下诏追赠袁了凡先生为“司宝寺少卿”。
了凡四训